21日,中國的兩隻大熊貓抵達馬來西亞國家動物園,而十多天前,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向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贈送了一匹汗血寶馬。一來一往之間,“動物國禮外交”再次引發了人們的興趣。
  在“動物外交”中獲贈的絕大多數動物到哪兒去了呢?據瞭解,外交部門轉移給了各地的園林系統,其中北京的園林系統接收最多,從北京動物園內部的一份動物國禮清單上來看,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共接收過24個國家49種動物。不過,隨著世界範圍內野生動物保護觀念的變化,北京接收的國禮動物經歷了由多變少的“過山車”。
  動物國禮成外交微縮晴雨表
  根據北京動物園提供的國禮動物清單,北青報記者統計發現,此後60年內,動物園共接收了24個國家共計49種動物。
  前外交部禮賓司司長魯培新告訴北青報記者,各國之間互送珍稀動物作為國禮,但選擇何種動物作為國禮,或接收他國送的國禮動物後,安排在哪家單位,基本由林業部門負責,外交部門負責的是聯絡、接洽工作。
  那麼,具體是哪些國家給北京動物園送過動物?什麼年代,北京動物園接收動物頻率最高?送的是哪些種類的動物?
  從清單上可以看出,在建國後的前三十年中,北京動物園的動物國禮幾乎是中國外交的微縮晴雨表。50年代初,收到的國禮動物都是和中國最早建交的國家贈送的。例如,1953年,印度總理尼赫魯訪華,送給中國兒童一頭亞洲象,被轉交給北京動物園飼養,成為動物園接收的首只國家級禮品動物。僅半個月後,越南主席胡志明贈送給毛澤東主席的一對亞洲象,也進駐動物園。1950年代隨後的7年中,和中國建交的亞洲鄰國緬甸、巴基斯坦、尼泊爾等相繼贈給我國的大耳羊、印度犀等動物,陸續“搬家”至動物園。
  而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隨著中印、中蘇等雙邊關係的緊張,北京動物園接收的動物國禮也就進入了低谷。整個60年代,北京動物園僅有1次接收動物國禮的記錄,即1962年日本大臣贈給周恩來總理的100尾錦鯉。
  70年代外交突破 “收禮”也最頻繁
  進入上世紀70年代,中國外交取得了突破進展,陸續與加拿大、美國等數十個國家建交,併在聯合國恢復了合法席位。外交上的成功,也直接反映在了國禮動物清單中。
  70年代,北京動物園22次接收來自15個國家的珍稀動物。
  外交學院國際關係研究所教授宮少朋解釋,每個年代獲贈的國禮動物,所代表的意義都有所不同,反映的是我國與友國間的外交往來的層次。如70年代與多國建交,與美國互送國禮動物,實現跨海交流,是我國外交事業邁入新時代的標誌。如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鬆訪華所贈的一頭麝牛,身長約3米、體格健壯,死後作為標本被自然博物館保存收藏,仍栩栩如生。
  根據統計,日本是贈送給北京動物園國禮最多的國家,從60年代到80年代,先後6次贈送的國禮動物移交至北京動物園,6次所贈的動物,分別為錦鯉、日本鬣羚、智利火烈鳥、猩猩、屋久鹿和長頸鹿。清單中記載的外國贈國禮動物次數第二的,是尼泊爾和柬埔寨,均為4次。美國和斯裡蘭卡均為3次,英國、緬甸、巴基斯坦、越南和菲律賓為2次。印度尼西亞、加拿大、印度、西班牙等其他國家,所贈國禮動物入駐北京動物園的次數則均只有一次。
  近二十年接收動物國禮明顯減少
  進入80年代,北京動物園接收動物國禮的數量開始下降,10年間收到9次。90年代,北京動物園接收的動物國禮只有1對兒雪豹,而到了本世紀後的十四年,也只是收到了三種動物。動物保護專家解釋,在動物園接收的國禮動物中,大部分為來源國的珍稀野生動物,甚至是瀕危物種,目前國際社會對國家間互贈動物也變得越來越慎重。另外,動物國禮中野生動物的比重也在下降,馬、魚等養殖動物等隨著外貿升溫也逐漸變得頻繁。
  國禮動物雖然對國家間的外交做出貢獻,但在收禮國繁衍生息則是大問題。國禮動物被送至北京動物園時,“形單影隻”的情況極少,比如,墨西哥螈等群居性動物,一次贈送的數量往往較多。而體型較大的野生動物,也是“成雙成對”進駐北京動物園。動物園的養殖人員會竭盡全力促成物種的延續。動物園相關負責人介紹,這些國禮動物如出現不適應環境、疾病、死亡等情況,除了全力開展救治,均會第一時間報告給外交部門,外交部門也會通知來源國駐華使館。
  61年內接收的這些國禮動物,如今哪些依然存活著?日前在動物園內,北青報記者咨詢相關負責人、各館區飼養員得知,大部分國禮動物壽命有限,已先後離世。具體多少存活,則未能做出詳細統計。一名飼養員表示,他能確定的是,象館內2007年斯裡蘭卡所贈的亞洲象米蓋拉、塞舌爾所贈的象龜等少數幾種被送至此的動物還活著。
  去世的國禮動物,不少被送往北京自然博物館製作成標本。
  本版撰文/本報記者周敬啟製圖/潘璠  (原標題:那些年,北京收到的動物國禮)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ik34ikvwsb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